不过由于增量配电网投资回收困难、定价机制缺乏、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目前全国增量配电网的改革试点推进相对缓慢,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增量配电网的实施影响了当地的招商吸引力。
其中规模最大的风投融资项目中,中国地区的广东高景太阳能上榜。2022 年上半年的太阳能企业融资总额(包括风险投资资金、公开市场和债务融资)为120亿美元,比2021年上半年筹集的135亿美元下降 11%
在江苏徐州6万吨颗粒硅项目成功投产的基础上,协鑫科技(03800.HK)四川乐山10万吨级颗粒硅项目首条生产线正式投运。该分析师进一步称:作为3060碳路先锋,一个由协鑫颗粒硅领跑的时代已然来临。按2022年协鑫科技颗粒硅产能26万吨计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11.4万吨,相当于多植树4940万棵,待协鑫科技目前规划颗粒硅产能60万吨全部投产后,则相当于每年多植树1.14亿棵。同时,协鑫科技将更加聚焦以颗粒硅这一低碳高科技硅基材料基础,形成光伏低碳零碳产业链,助力新能源行业深度脱碳,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推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创新升级和技术革命。值得关注的是,乐山基地10万吨颗粒硅项目是协鑫科技在西部建设的首个颗粒硅基地,也是协鑫绿色生态智慧工厂。
欧洲议会已经通过欧盟碳关税方案,低碳产品将会带来更高的产品溢价,未来低碳足迹的协鑫颗粒硅将为中国光伏产品走向全球提供强力支撑。2022年,以低成本、低投入、低碳足迹,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为显著特征的GCL-FBR颗粒硅,将为世界光伏发展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硅料的供给格局,还是继续向龙头集中。
因此,利好HJT技术,金刚玻璃的电池片,比TOPCon和PERC路线的电池片更薄,用硅料更少。6月29日,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28.42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5.1%,为年内第21次上涨,同比增长33%,较年初增长24%。如果不是预见硅料价格的强势,双良节能和江苏美科压根没必要跟硅料龙头签长单。这个趋势,是不会因一两天的涨跌而动摇的。
我认为,光伏产业迟早有一天会取代石油和天然气,坐上人类能源产业的头把交椅。多晶硅的价格,去年涨了3倍;今年年初回调后,再次进入上升通道,这一次是小步慢跑。
历年来,7、8月份是煤炭消耗最多的时间,而且沿海电厂的日耗更是同比转正,说明复工复产加速度,下游需求在恢复。4、硅料涨价,利好HJT技术。光伏产业,是世界性产业。随着新老玩家扩产落地,到2023年底,国内多晶硅总产能将达到225万吨。
湘潭电化今天也随大盘调整,下午强势反弹,好企业,不惧波动。隆基的硅片已经提价,比五月上调6%,同比上涨24%;通威太阳能的电池片也提价了,也是同比上涨24%。5、打通上下游,已经成为光伏巨头的共同策略正是因为供给紧张,需要要签长单,跟眼下发电厂和煤炭企业签长单,道理是一样的。
5、打通上下游,已经成为光伏巨头的共同策略。如果不是预见硅料价格的强势,双良节能和江苏美科压根没必要跟硅料龙头签长单。
从这先后两条消息中,我们可以挖掘出哪些信息呢?1、硅料价格要持续走强。3000亿的市值,只是通威发展路上的一个驿站。
第一个事情,是通威披露半年业绩预增公告,前6个月净利润预计达到120亿元125亿元,同比增长304.62%321.48%,股价当天涨停。光伏产业,是世界性产业。通威掌握上游硅料,也在发力电池片业务,而且,做得不错。3、扩展迅速,需求无忧。我认为,光伏产业迟早有一天会取代石油和天然气,坐上人类能源产业的头把交椅。改天我再专门来谈谈湘潭的半年报数据。
隆基的硅片已经提价,比五月上调6%,同比上涨24%;通威太阳能的电池片也提价了,也是同比上涨24%。这样的涨价风潮,会倒逼光伏电池技术,降本增效。
现在,通威的电池片出货,排在全球首位。最近光伏比较大的事情,跟硅料龙头通威有关。
第二件事,是7月1日,通威发布两份重大销售合同公告,跟双良节能和江苏美科(尚未上市),签订长单,总价超1200亿元。湘潭电化今天也随大盘调整,下午强势反弹,好企业,不惧波动。
这个趋势,是不会因一两天的涨跌而动摇的。为什么跌?我想主要有两大原因,1,四五月份涨多了回调,2,上海西安的疫情似乎要反弹,影响了预期。到2022年年底,国内的多晶硅产能,将从今年初的52万吨,增加到126万吨,增长1.4倍,跟整个下游需求增速差不多。光伏行业,我一直在持续跟踪中。
我认为,7月是个比较关键的窗口,这是半年报的发布时间,因此,资金肯定会倾向于流入业绩靓丽的确定性板块,比如磷化工、锂矿石、新能源车、半导体。因为下游需求旺盛,硅料赛道引来诸多玩家。
随着新老玩家扩产落地,到2023年底,国内多晶硅总产能将达到225万吨。龙头的一举一动,对行业具有风向标的意义,值得我们仔细关注。
通过企业看产业,透过通威,我们也可以窥探现在中国和全球的光伏产业,有多么旺盛。多晶硅的价格,去年涨了3倍;今年年初回调后,再次进入上升通道,这一次是小步慢跑。
历年来,7、8月份是煤炭消耗最多的时间,而且沿海电厂的日耗更是同比转正,说明复工复产加速度,下游需求在恢复。昨天,湘潭电化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业绩同比大增5倍,对于这样的成长性优质企业,没什么好担心的。6月29日,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28.42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5.1%,为年内第21次上涨,同比增长33%,较年初增长24%。通威是中国的光伏巨头,也是全球的光伏巨头。
因此,利好HJT技术,金刚玻璃的电池片,比TOPCon和PERC路线的电池片更薄,用硅料更少。相反,短期的大跌恰恰会创造出机会,比如今天的煤炭板块。
有人说,届时多晶硅供应将明显过剩,我认为,明年同样会保持翻倍增速,需求旺盛,足以消化新增产能,保持硅料价格坚挺。从数据来看,2021年通威股份电池片产能利用率达99.47%,2022年一季度电池片产能利用率96.03%,基本满产满销,无论是原料成本,还是有效摊薄折旧、人工等固定非硅成本,都比竞争对手有优势。
4、硅料涨价,利好HJT技术。眼下的煤炭板块,要利润有利润,要预期有预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不用担心。